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佐酒食品

三国时期有没有美食家

时间:2024-10-23 17:18:39  来源:http://www.ythuangjue.com  作者:admin

曹操就是啊。 实际上曹操还真有一本美食“专著”《曹操集·四时食制》,我认为这本书对后代的豫菜,对河南菜四季分明的特点有很重要的影响。 后人也非常认可曹操在美食方面的成就,根据曹操“唯才是举”,歌咏“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意境,创意了一道菜叫做“天下归心”来纪念他。这道菜是用大竹节虾象征英雄豪杰,把虾挂糊,粘匀面包糠,炸熟,摆盘。摆盘的时候围绕在由鸡蛋清、干淀粉和面粉,做成心形饼周围。 《曹操集·四时食制》记载了一道名菜是“羹鲶”,即用鲶鱼做的肉汤。鲶鱼古时候称为鲇龟,是夏天吃的美味,还有食补的功能。 还有一道叫“驼蹄羹”,这道菜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曹操本人所创,是他的儿子,著名才子陈留王曹植。这道菜原名“七宝羹”。骆驼常在沙漠行走,驼蹄肉质肥厚,非常筋道。则“驼蹄羹”汤汁鲜美,味道非常,曾经闻名魏晋时代。 “驼蹄羹”成为日后的名贵佳肴,多为皇家和贵族享用。明代闵文振的《异物汇苑》记载“瓯值千金,号为七宝羹”。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的句子,说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玩乐,吃的食品中有“驼蹄羹”。看来这道菜至少在唐代依然流行。 虽然食材难得,但现在也还有“驼蹄羹”卖,具体做法是取驼蹄先洗净去毛,汆水去异味,切成肉丁。关键是要把切的驼蹄肉丁,放到土母鸡汤中,文火慢煨12个小时,直到软烂。 其实很多高级补品和蹄筋类的东西,都是要用高汤和鸡汤来煨的,比如猪蹄等,如果用鸡汤文火煨,味道也会非常鲜美。 曹操的美食家封号并不是浪得虚名的,我统计过,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在饭局中频率最高的就是曹操,这虽然经不起历史考证,但至少说明了曹操是个很爱吃、很会吃的人。 当今许昌的烹饪高手,如桃园大酒店,根据三国历史创意了三国名菜,有60多道,其中40多道都是与曹操有关的,称为“曹操名菜”也不为过,比如华佗圆子、许田围猎、魏都莲房、貂蝉拜月等。 《曹操集·四时食制》记载曹操很爱吃鸡,对鸡肉哪个部位的味道如何非常专业,甚至深入到其行军酒令中,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鸡肋”故事。 当年曹操进攻汉中,久攻不下,准备撤兵,但又心有不甘,犹豫不决。一晚厨师送鸡汤来给曹操吃,汤中有鸡肋,这时恰巧夏侯惇来问当晚的军令口号,曹操有所感触,随后说道:“鸡肋。”众将不解其意,只有主簿杨修理解,让手下人收拾行囊,并说“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魏王不久要班师矣。”曹操被杨修猜中心思,恼羞成怒,以扰乱军心为名,杀了杨修。但过了不久,还是班师回中原了。 曹操说吃的不是一般的土鸡,而是华佗给他进献的“乌骨鸡”,毛脚五爪、乌皮乌骨、白肉、绿耳等,被称为“白凤”。中医认为乌骨鸡滋阴壮阳,对人体非常有益,历代为皇家贡品。现代民间还多用乌骨鸡给产妇补身体,还有发奶的作用。 还有一道菜是曹操亲自命名的,叫做“官渡泥鳅”。和袁术在官渡对峙的时候,军粮匮乏,一个饿得不行的士卒在水泽中抓泥鳅烧着吃,被以违反军纪为名抓过来交给曹操处罚,曹操让这个士卒再依样烧了两条吃,觉得味道非常鲜美,并没有处罚这个士卒,反而让他推广到全军,解除了一时的饥荒。官渡之战大胜后,曹操再次奖赏这名士卒,而且把这道菜命名为“官渡泥鳅”。 我们小时候也自己烧过泥鳅吃,把河沟里抓来的泥鳅用荷叶和泥巴裹上,放在柴堆中烧来吃,真的非常美味,至今还非常回味。 现在有道菜叫做“泥鳅豆腐”,这大概是最著名的泥鳅菜。泥鳅因为土腥味重,吃之前应该让泥鳅在水中加香油催吐,吃的时候再减去半个鱼头。更讲究的,是要把泥鳅开膛,择洗干净。 其实泥鳅的做法非常多,出了煮、炸之外,还可以切片来做汤、炒、熘等。 曹操八方延揽人才,在铜雀台大宴群臣,有道名菜后来收入了曹操官府菜。当时曹操命府中的厨师,做了一道“铜雀展翅”,象征曹操的霸业扩张。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大家很熟悉的,匈奴进献了点心,曹操很高兴,挥笔写了“一合酥”,杨修解为“一人一口酥”,号召大家分吃了,这次得到了曹操的夸奖,后来进入了曹操官府名菜。 据我考证,曹操命名的这个点心应该是面做的。在唐代以前,点心又叫比珞,一般是把面粉先做成片,然后再卷或者按压成形,经过蒸或者烤制而成。南朝梁人顾野王在《玉篇》中就说“毕,罗,饼熟”。但遗憾的是,这种点心已经失传。我估计这种东西很像现在的香酥牛肉糕,或者马蹄烧饼。我在商场里吃过他们现做的香酥牛肉糕,算是吃过最好的。 限于历史资料,只能拼出曹操作为美食家的破碎背影,希望有兴趣的人可以一起来研究开掘更多的曹操美食。

张飞牛肉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张飞的勇猛粗犷早已深入人心。但是你不到阆中走一遭,恐怕对张飞的了解就会流于表浅。阆中人民对这位古代英雄的爱戴随处可见——进城的路口处,赫然一座立马挺矛、怒目圆睁的塑像,悠悠千载岁月,历经沧海桑田,而阆中人仍然把飞将军视作这座古城的守护神,张飞已然是他们心目中的图腾。于是人们把当地的一种特产牛肉命名为“张飞牛肉”,这牛肉正是黑皮红肉。“张飞牛肉”名副其实的原因至少有三:一是张飞好饮,嗜酒如命,甚至最后也死在酒上,而卤牛肉下酒当然是绝配了,这很符合张飞的饮食逻辑,所以卤牛肉可以以张飞命名;二是有史书记载,说他确实每每征战获胜,便喜欢用一种经过特殊卤制的牛肉犒赏将士,这很可能就是现在“张飞牛肉”的雏形,只是工艺尚未完全成熟;三是张飞牛肉一如张飞本人的形象,表黑心红,黢黑皮面下,切开则是一片红心。这种牛肉干而不硬,润而不软,红润鲜亮,味道鲜美。一尝之下,咸淡适宜,回味绵长。一般的卤牛肉难免塞牙夹齿,而张飞牛肉却入口化渣、老幼皆宜,细细品,慢慢咽,可谓色、香、味俱佳。草船借箭用鳜鱼作船,蛋松充草人,笋丝比箭,制成形态逼真的“草船借箭”佳肴,是湖北一道传统的地方名菜。此菜将鳜鱼洗净粘上面粉,做成船形,入油锅炸成外酥里嫩,浇上茄汁;将蛋松垒在鱼肚内,上面插上煮熟的冬笋细条,即成。“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话说赤壁之战时,东吴大将周瑜请诸葛亮前来议事。周瑜心胸狭窄,一心想除掉胜过自己的孔明。于是借口军中缺箭,要孔明十日内督造10万支箭。孔明却说十日必误大事,只消三日便可,并立下军令状。回到帐内,孔明向鲁肃借船20艘,每船配士卒30人,船两边各束草人千余。待到第三日四更时分,20艘船列队往北岸进发。时江中大雾漫天,不见对面。近曹寨,船上士卒擂鼓呐喊,曹操怕重雾有伏,只命弓弩手乱箭射之。而孔明偕鲁肃坐船中谈笑对酌。待日出雾散,20艘船两边草人上早已箭满,每船足有五六千支。孔明令收船回寨,让士卒齐呼:“谢丞相箭!”曹操方知上当。回到岸上交付周瑜,10万支箭只多不少。荆襄名厨借此典故,创制出“草船借箭”佳馔,使餐桌平添许多趣味。诸葛亮与馒头馒头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创造者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后,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诸葛亮精通天文,但这突然的变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请教前来相送、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孟获。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用49颗人头祭供。”诸葛亮想到这祭品用人头,这代价也太大了。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做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下来。因称为“蛮头”太吓人,人们就用“馒头”取代。久而久之,馒头成了北方人的主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