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况
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据考古发掘资料,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夏代,龙山镇城子崖一带建有较大规模的城市。
商周时代,济南为古谭国(东方方国,都城在今城子崖、平陵城一带)地。春秋战国时代,济南属齐国,称“泺”“鞍”“历下”等邑,为齐国西南边陲重镇。秦代,地属济北郡(郡治博阳,即今泰安)。
西汉始置济南郡,郡治东平陵(今济南市章丘平陵城)。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设济南国,首府东平陵。前154年,废济南国,复置济南郡。汉武帝时,济南郡辖东平陵、历城等14县,属青州刺史部。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济南郡复称济南国,辖14县,后改辖10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屡屡更替,济南先后为魏、西晋、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境,置郡置国,变化频繁。
其间,济南郡治于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前)从平陵(即东平陵)迁至历城。从此,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郡国、州府的行政中心。刘宋元嘉九年(432年)在济南郡侨置冀州,济南为州、郡两级治所。北魏皇兴三年(469年),改侨冀州为齐州,辖济南郡、东魏郡、太原郡等6郡35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郡并县,齐州仍治济南,辖历城等10县。大业三年(607年)齐州改称齐郡。唐朝建立后,复称齐州,辖历城、章丘、长清等6县。唐中叶天宝年间,齐州曾一度改称临淄郡、济南郡。五代时期,仍称齐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的辖境。
北宋,齐州先后属京东路和京东东路。政和六年(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章丘、长清等5县。建炎二年(1128年)后,被金朝所据,仍为济南府,辖7县,属山东东路。其间,曾一度为原济南知府刘豫建立的伪齐辖境。
元初,改为济南路,直隶于中央中书省。至元二年(1265年),辖棣州、滨州2州及历城、章丘、济阳、商河等11县。金元时期,济南先后为金山东东西路提刑司、元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治所,是山东地区的监察中心。
明初,复称济南府,辖泰安、德州、武定、滨州4州及历城、章丘、长清、济阳、商河等26县。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最高行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迁至济南,济南成为山东省会,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清初,沿明朝建置。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年(1734年)调整区划,济南府改辖德州和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州15县。
民国初年,撤销济南府,置岱北道,辖27县。1914年岱北道改称济南道,辖县未变。1925年改辖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0县。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厢及其四郊,正式设立济南市。时济南市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1949年5月复称济南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奴隶、封建社会的济南,开始进入新时代。1958年,历城县划归济南市。其后,章丘、长清县于1978年,平阴县于1985年,济阳、商河县于1990年陆续划归济南市管辖。
1994年2月,济南市被正式确定为副省级城市。2016年12月,章丘撤市设区。济南市现辖7区3县。
济南历史悠长,人才辈出。属今济南市籍的历史名人主要有:
中国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战国时代神医“扁鹊”(本名秦越人),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思想家邹衍,口授今文《尚书》28篇于世的汉代学者伏生,请缨出使南越、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贡献的汉代外交家终军,隋末农民大起义的起义军领袖杜伏威、辅公祏;
唐朝开国功臣、一代名相房玄龄和名将秦琼,中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之一唐人义净(俗名张文明),宋代中华词坛“婉约派”代表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辛弃疾,金元散曲家张养浩、杜仁杰,宋、辽、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边贡、后“七子”之一李攀龙;
明《宝剑记》等剧的作者、戏曲家李开先,明万历年间文学为一时之冠的内阁大学士于慎行,清经学家张尔岐,清《四库全书》主要编纂人、藏书家周永年,古文献学家、清《玉函山房辑佚书》的纂辑人马国翰,近代民族实业家、“祥”字号商业的代表人物孟洛川等。
扩展资料:
一、文学
济南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文人墨客,最著名的就是所谓的“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和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易安体”,同时也被称为“婉约派”之宗。
辛弃疾被认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多表现其爱国热情,被誉为“词中之龙”。元代的张养浩,散曲造诣极高,元曲在他的时期达到顶峰。
历代许多墨客骚人也曾造访济南,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巩、苏轼,金元时期的元好问,明代的李攀龙、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祯、蒲松龄,民国的老舍等。杜甫曾诗曰:“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其中“此亭”指大明湖中小岛上历下亭。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已被选进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如今在大明湖南岸亦建有老舍纪念馆。
二、民俗
1、千佛山庙会
济南自元代开始,就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在千佛山上举行庙会。旧时赶庙会者大多会购买一定数量的柿子,遂有“柿子节”之称。
庙会鼎盛时段,千佛山上的各种摊位可以达到1000以上。全国各地的药商会趁此时机在山上进行药材交易,此被单独成为“药市会”。
庙会期间亦有各种杂技、马戏、歌舞表演等。
近年来,千佛山庙会依然兴盛,举办时间为农历春节期间、农历三月初三、重阳节。以春节庙会为例,众多市民前来上香祈福,并有各色民俗活动,敲大鼓等活动亦允许市民参与。商贩亦借此机会在上山步道两侧摆摊设点贩卖商品,以特色小吃及工艺品为主,亦有书摊及其他特色摊位。
2、放河灯
据济南当地的传说,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成道的日子。他曾发誓要普度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为“超度亡魂”,每逢农历七月三十日晚,济南市民以及寺庙的僧侣会制作众多的河灯及纸船,放入护城河及大明湖水中。
北极庙的道士亦同在此日悼念亡魂,他们在大明湖畔放置大量“法船”并在岸边做法,后将“法船”一一烧毁,场面壮观。这个习俗在文化大革命后彻底消失。
3、曲水流觞
从魏晋开始,济南市民及文人墨客在农历的三月初三上巳节会举行一种名叫“曲水流觞”的诗酒宴会。人们围坐在溪水周围,把置有酒杯的托盘放在上游的水面,任其沿水流漂流。托盘若停下,则谁离停下的酒杯近,谁就得饮酒作诗,若作诗未果则要被罚酒。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写道:“历祠下泉源竞发,北流经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宴公私多萃其上”。后经考证,“流杯池”即为今日的王府池子,市民举行诗酒宴会的溪水便是其分流,被称作“曲水河”,所在的街巷因此而叫做曲水亭街。此习俗止于清末民初。
4、趵突泉灯会
自1980年起,济南每逢元宵节和中秋节,会在趵突泉公园举行灯会,从未中断。灯会以老济南特色为主,亦吸引了不少外地及外国游客。近年来之灯会,强调环保、创新、参与,不仅逐渐使用LED灯替换原有卤素灯,还制作如扫码抽奖、头像合成等供市民参与的灯组。
三、语言
济南话属北方官话体系,与普通话相差不大,会普通话的很容易听懂济南话。而由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来济南工作定居的外地人的增多,90后出生的“新济南人”在家庭和学校里通常使用普通话,因而导致了济南话使用者的逐渐减少,传统济南词汇逐渐流失。
济南话的语调相对简单。一般在双音节词中首字为普通话的一声,济南话则为三声,普通话的三声济南话为一声(即一三对换),如末字为一声多数情况下保持一声,末字普通话为二声济南话则为四声,四声调基本相似。
句法方面济南方言在比较句、反复问句和补语结构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但其基本语序和句子的主要组织方式上与普通话差异不大。因此大多数人可以听懂济南话,但有很多方言性词组及俚语需要额外解释。
参考资料: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概况
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现在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单层古塔四门塔,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著名诗人曾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济南自然风光秀丽,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独步天下.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区泉群,誉称72名泉.趵突泉为72名泉之首,泉水分三股而淌。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西南是明代建筑“观澜亭”,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立木牌楼,横额上书“洞天福地”、“蓬山旧迹”。清高宗乾隆南下游览,观趵突泉后大为兴奋,当即题“游湍”,封“天下第一泉”,留《趵突泉游记》石刻碑文。趵突泉东北侧有金线泉。泉中金线忽 隐忽现,弯曲多变,明亮有光,奇妙有致。金线泉以东为漱玉泉,绿柳飘指,清
水碧波,金鱼戏水,十分优美。泉北,有幽雅恬适、翠竹婆娑的“李清照纪念堂”。漱玉泉东北,峡壁下奇石峭立中,马跑、浅井、洗钵泉等,似绿带携为一体。黑虎泉在金线泉东,深凹如洞穴,泉水汩汩上涌,幽深清澈,绿如翡翠,清似琼浆,叮咚过洞前石雕虎头三个,飞溅于方池。附近有琵琶泉,常年流水淙淙,似琵琶乐声不断,又有九天泉,似九天仙女梳洗,花莲泉,似亭亭玉立出水芙蓉等14处美泉。72名泉,千百年来,有的新生,有的湮没,众泉如翡翠,济南大绿毯上镶嵌,日夜叮咚,光彩闪耀。众泉汇流成的大明湖周围千佛山、五峰山、灵岩寺云山等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山光水色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结合,这就是有“泉城”之称的济南。
济南交通便利,济南机场开通了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航线,并开通了香港,泰国两条国际航线。济南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济南的公路也是四通八达,济泰、济德、济聊、济青等高等级公路使济南成为山东的重要出入口。
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万,其中市区人口260万。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
城市沿革
商周时代,济南为古谭国地。春秋战国时属齐地,秦代属济北郡,称历下邑。汉初,设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隋改济南郡为齐州。宋徽宗时升州为府。元代设济南路,属中书省。明初置承宣布政使司,治济南府。清沿明制。1929年,济南正式设市。1948年9月,济南解放,成立济南特别市市政府。
在山东省的中西部,有一座以泉水众多而著称的美丽城市--济南,又称泉城。
济南市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和人口大省--山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教育中心;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省城。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济南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对外经济
文化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已跻身于中国经济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的行列。
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诸文字在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隋唐时名历水陂、莲子湖,宋时又称西湖,金代又称大明湖。其水来源于珍珠、濯缨、芙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其一大优点,并具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之谜。 现今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区内,公园面积86公顷,湖面46公顷,水深平均2米。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特色的写照。湖上鸢飞鱼跃,画舫穿行,岸边繁花似锦,游人如织。 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趵 突 泉
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园,是济南市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它位于济南市中心,总面积105公顷,与大明湖、千佛山并称为济南市三大名胜。 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等二十多处泉,组成趵突泉群,泉水清冽甘美。水温四季恒定在十八摄氏度左右,水质洁净,清冽甘美,三座泉眼浪花飞溅。趵突
腾空为济南八景之一。 趵突泉,水涌若轮,景观奇特,自古诱发着无数游人的情思,自北宋以来,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如曾巩、赵忭、苏辙、元好同、赵孟頫、王守仁、吴伟业、翁方钢、王士祯、何绍基、蒲松龄等都有吟咏佳篇。清代皇帝康熙、乾隆,也曾驻跸泉上,作诗勒石。
千 佛 山
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海拔285米,东西嶂列如屏,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兴国禅寺位居山腰,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南侧有千佛崖、隋唐开皇年间的佛像13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吕祖洞、历山院,在兴国禅寺东侧,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杂院,内有舜祠、鲁班祠、文昌阁、一览亭。在千佛山山麓建有集中国四大石窟为一体的万佛洞。此外还有唐槐亭,“齐烟九点”、“云径禅关”古坊等名胜。近年来,千佛山公园先后增添了桃花园、游览索道、瀛放芳园、奇能滑道、十八罗汉、卧佛、瀑布等景观,已成为一处融历史、文化、风景、佛教为一体,服务功能齐全、规模宏大的旅游胜地。
济南以清香、鲜嫩、味纯著称,一菜一味,百菜不重。用高汤调制是济南菜的一大特色。糖醋鲤鱼、宫爆鸡丁、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奶汤蒲菜、南肠、玉记扒鸡、济南烤鸭等都是家喻户晓的济南名菜。济南著名的风味小吃有:锅贴、灌汤包、盘丝饼、糖稣煎饼、罗汗饼、金钱酥、清蒸蜜三刀、水饺等。
济南地方特色美食、小吃丰富多彩,其中有老转村、金三杯、桃园等专门经营餐饮的餐馆,另外贵都大酒店、龙都国际大酒店、新华大酒店的餐饮也颇具特色,珍珠大酒店的“东来顺”涮羊肉、东方大厦的“大排档”、泉城大酒店的“泉城大包”等也是享誉泉城的特色餐饮。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时,今天的济南地区属于济北郡。汉初,设立济南郡,含义为“济水之南”,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济水即俗称大清河,古济水(音己,三声)发源于现河南省济源市,流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黄河山东段。后因黄河改道被其夺取河床,成为了黄河下游的干流河道。而济源、济南、济阳、济宁等地名还是保存了下来,济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来,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省会。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