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举杯邀明月,对影没有人;苦衷酿甘醇,独饮才销魂——电影《杯酒人生》观感

时间:2024-11-03 07:06:48  来源:http://www.ythuangjue.com  作者:admin

《Sideways》中文名“杯酒人生”,05年的时候在全球各电影节大放异彩,博得好评无数。然而,那时的自己还是个孩子,只觉得这类电影晦涩沉闷,毫无乐趣可言,故略过。十多年过去,步入社会历经风雨之后,现在再拿这部片子来看,细细一品,正如葡萄酒一般,甜酸苦涩唯有自知吧。

影片情节和叙事并无蹊跷,平铺直叙了两个中年男人的一趟婚前公路旅行,揭示了中年危机的种种现象。主角一迈尔斯内敛自卑,中年离异后更难释怀,唯爱文学与红酒,而写的小说总是被出版社一次次拒绝;另一主角杰克则正好相反,就是个地道的风流浪子,虽不懂艺术与红酒,但自有一套今朝有酒今朝醉、婚前放纵猎个艳的人生哲学。于是,两个各怀心事的男人开着车,在加利福尼亚的公路上飞驰,一边品葡萄酒,一边泡辣妹。两个人的不同在一开始已经表明,迈尔斯带上珍藏的葡萄酒,越珍视越不会轻易打开品尝,而杰克一上车就擅自开瓶狂饮,毫不可惜。可见这两个好朋友对待人生的迥异,想爱的不敢靠近,无爱的倒尽情放肆。待到疯狂的旅程完毕,杰克依然势利务实地回归,与未婚妻举办了盛大的婚礼。而迈尔斯,他在经历小说再次被拒、前妻嫁人之后,终于勇敢面对自己,主动来到玛雅家示好,两人于是开始了这一段惺惺相惜的恋情。最后,马尔斯在麦当劳里独自品尝红酒,也颇具玩味。好酒还是只能一个人慢慢品,喝下这杯酒,才好继续上路。

不可否认,这部影片体现了导演非常强烈的个人人文主义情怀,并不十分考虑观众的喜好与观感。对于葡萄酒与人生的隐喻、映照,也并未设置什么技巧,来博取观众的视觉好感。不过对于喜欢喝点小酒,看点小书,思考一下哲学的人来说,这部电影也确似一杯沉香内敛的红酒,需要有识之士深嗅细品,望闻酌饮。

人类开始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已有万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地中海东岸的西亚地区,安纳托利亚的人类慢慢驯化了葡萄为佳酿,并逐渐向西方、近东、北非传播。在西方人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时期,葡萄酒文化就已到达巅峰。荷马史诗中的大量饮酒描述,以及希腊的酒神精神崇拜,均被之后的古罗马所继承。酒神,希腊名为狄俄尼索斯,罗马称为巴克斯。

同样,远东的中国人也自古饮酒,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词句中便可见。自西域丝绸之路伊始,葡萄酒文化却也传播至我朝。饮酒作诗,知己三两,自古即为我国文人雅士的重要社交活动。虽不如希腊罗马那般大鸣大放,但中国人也在酒文化中寻找自我,品味哲学,实现救赎,亦或是抒发情感,表达愤懑。如曹孟德曾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无多。”无独有偶,个人感觉陶渊明的饮酒组诗,恰可以与迈尔斯的人生态度相互对应,恰如其分。

尽管在拍摄技巧、叙事手法上并无玄机、炫技,剧中的台词显然经过一番雕琢,很美,很有意味。中国人有种人生哲学叫做“认命”,有种逻辑叫“服老”,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情,清楚明了一丝不苟,也丝毫不可以懈怠或超前。可是,谁说人到中年,就要围着老婆孩子伺候父母,数着头顶的落发度日?

迈尔斯不属于光彩夺目的类型,唯唯诺诺,细腻敏感,他遇到懂自己的玛雅,他说他最喜欢黑皮诺(一种葡萄),“我也不知道,它是一种很难种的葡萄,你知道吗?它的皮很薄,非常敏感,而且早熟。它不像cabernet那种黑葡萄一样易于生长可以在任何地方生长,而且即使是被忽视的时候它也能茁壮成长。Pinot noir 需要不断的照料和关注,它只生长在这个世界上那些隐蔽的、特别的角落里面,也只有园丁最大的耐心和培育才能让它生长。只有肯花时间去了解Pinot Noir 的人才能理解它的潜质,才能感觉到它所有的表情,我的意思是说味道。它是这个世界上味道最绵长,最夺目,最精致,最古老的东西。我是说红葡萄酒也可以很有劲,但是想比较而言,cabernet就俗气了。”

玛雅与之回应道,“我总是联想到酒的一生。想到它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活着的,有生命的。我总会想到,葡萄生长的那一年里都发生了什么,阳光是如何撒满大地,而下雨的话,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又是怎么照顾那些葡萄和采摘的。如果是一瓶陈酒,那么已经有多少照顾过那些葡萄的人已经死去。我总是想酒是如何不断的生长变化的,就好比今天我如果打开了一瓶酒,它的味道一定和其他任何一天打开的时候有所不同。因为酒是有生命的,而且它在不断的变化并变得更加复杂。直至它达到颠峰状态,然后就开始了它稳定的,衰老过程,就像你的61年一样。”这两段台词,相当动人了!这两只同样敏感绵绸的灵魂,在相遇的夜晚,一起品酒,互相交流酒气与灵气,栩栩如生,远胜于没头脑的小年轻咋咋呼呼的活力。即便是默默地品酒,依然可以感受到葡萄自种植到培育、酿造的过程和生命力,每打开一瓶酒的惊喜,舌尖、味蕾与口腔、喉咙中浸透酒香与甘醇苦涩的交相辉映。这是一种灵与灵的交流,也是人与酒的对白。酒入愁肠、可以化作相思泪,也可以找到知心人。

另一面,鲁莽好色的杰克也有自己的人生态度,他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道德下限,也不多愁善感、伤春悲秋。这类人可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其实挺适合中国现代的物质至上主义。只是抱着年纪大了要找个好姑娘安定一下,但在这之前再尽情狂欢泡妹过过瘾的念头,非常务实又动物性十足。看杰克被韩国妹子暴打也挺痛快,这就是杰克,喝酒为了痛快,找女人也是为了满足感官,结婚似乎只是不得已的现实主义。但他也会对迈尔斯说,“There have something I have to do and you don't understand. You understand literature, movie and wine, but you don't understand my plan.”杰克也会生气,迈尔斯你这个老伙计,你懂文学电影红酒,可是老兄你不懂我的逻辑啊!不同的人,不同的活法,难分是非黑白。如此来看,杰克也不过是消费主义现实社会下的典型案例了。迈尔斯的人文气质sentimental恰恰与杰克的消费主义easy come easy go相对比,可能也是导演想表达对当代美国社会的一种剖析,欧洲大陆的人文关怀、悲天悯人、红酒文化折射出的讲究,与美国当代的声色犬马消费主义娱乐至死,如何共存共生?

可能电影结局给了答案,也可能导演只是为了完成叙事,并没有给出什么判断性的回答。如我们所料,无论这一周在加州的旷野里如何歇斯底里的度过最后的单身时光,杰克如期步入礼堂。迈尔斯在婚礼上与前妻及其老公握手言欢,不再纠结于过往的挫败阴影,淡定的吃着每一餐,即便是快餐也欣然斟上一杯心爱的红酒浅酌。之后,迈尔斯坚定勇敢地走向了难得一遇的知音玛雅。

这是一种殊途同归的妥协,人与岁月的妥协,人与过去的放下。不论是善感不振的迈尔斯,还是鲁莽自私的杰克,都在与自己的过去妥协,握手言弃。妥协,不可耻,酒要一杯接一杯喝,新瓶装不了老酒,陈年佳酿也需及时尽欢。

存在主义的四大生命命题:自由、孤独、 焦虑 、存在的价值。本人认为此片真是在此为基础论点上给我们展现了老美的社会文化焦虑。人生需要自己走,独饮也许才是点题。不再拘泥于场合、对象、年龄,随时随地来上这一杯酒,方为生活的真味。我们的诗圣酒仙李太白,早有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太白可能是最懂独饮之妙的中国人?

余独爱葡萄酒,皮诺、霞多丽、赤霞珠、雷司令、长相思,每一种葡萄都能酿就独特的香气和风味,恰似人生,我思故我在,相信自己的血泪欢愉在岁月的沉淀中培育出结实的果实并酿造出来的特殊酒质吧。

独饮最销魂。尤其在麦当劳里对着汉堡包配红酒!YUMMY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