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酒的资料
葡萄酒的起源,应是五千多年以前的亚洲古国巴比伦和亚述。 而中国酿造葡萄酒是在汉代。那是使臣张骞从西域带回葡萄之后。
圣经里最早出现有关葡萄酒的纪录在创世纪第九章20节:挪亚是农夫,也是第一个培植葡萄园的人(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葡萄是人类最早栽种的植物之一,埃及的酿酒历史有3000年以上。随着罗马领土的扩大,葡萄的栽种也推广开来。原本喜爱大麦啤酒和蜂蜜酒的法国原住民高卢人很快就爱上葡萄酒并成为杰出的葡萄果农,也曾经因为他们生产的葡萄酒质量大受罗马欢迎,而罗马皇帝杜密逊(Domitian)下令拔除高卢一半的葡萄树以保护罗马本地的葡萄果农。
之后罗马皇帝普罗布斯(Probus)全面授权高卢人栽种葡萄树,才又重建法国葡萄种植的传统。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而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弥撒典礼不可或缺的葡萄酒助长了葡萄的种植。一直到公元1780年,法国大革命许多葡萄园转手中产阶级与酒农之前,都是掌控在教会的手上。
公元1880年左右,霜霉及粉胞菌肆虐,最严重的是葡萄根瘤蚜虫。嫁接于美国种获得解决,但葡萄园面积大幅缩小。两次大战假标示的酒纷纷出笼,一直到1935年“国家法定产区管制局”(INAO - Institut National des Appellations d'Origine)成立以后,法国质量优良的葡萄酒开始受到“法定产区”(AOC - 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olee)的规范才获得解决。如今各国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法定产区制度以保障质量优良的葡萄酒。
品种——赤霞珠、品丽珠、梅鹿、佳丽酿、黑品乐、法国兰、宝石解百纳……这些都是用来酿造红葡萄酒的
烟74、晚红蜜、红枝露、巴柯……这些是用来酿造染色酒的
加本力苏维翁.莎当妮,是始建于1876年美国加洲的贝君哲葡萄庄园的金奖名酒;
精品基昂蒂、不鲁诺,是始建于18世纪的意大利西纳南部蒙塔尔奇诺地区的克尔多奇亚酿造,这是一家享有极高声誉的酿造商;法国罗纳谷的吉佳乐世家,德国、瑞士、阿根廷、南非、智利、纽西兰;澳洲、葡国、加拿大,都是名品辈出的葡萄庄园所在地。
意大利皮特蒙的“巴罗落候爵庄园”,他们的巴罗落珍藏酒、阿斯蒂葡萄酒声卓著、享誉全球。在他们的发展进程中,巴罗落候爵庄园的葡萄酒一直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品种,一直都是各皇室成员们最为青睐的。因而被称为“葡萄酒之王”或“国王的葡萄酒”。
最为畅销的葡萄汽酒制造商,是意大利皮特蒙的马天尼,它始建于1863年,他们的产量高达1500000箱,令同行人士们瞠目结舌。
酒精度大于36℃的干红葡萄酒,饮用温度在16℃至18℃之间;小于36℃的应在14℃至16℃之间;而酒温在10℃至12℃的芳香型干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最能引发味觉的兴趣。
半干、半甜、甜型、干白、起泡葡萄酒,在小酌时应让酒温保持在9℃左右。当然,利用手掌的捏持或紧握也能影响酒的温度,这需要经验来把握。
优质高档的葡萄酒一般都是软木塞封装。开瓶时先用小刀刮开热收缩性胶帽,用洁净细丝棉布拭净,起塞器不要插穿木塞,以防止木屑落入酒中;起塞后再次清理瓶口。
在向洁净的杯中到酒时,不可斟满。每次酒量应在1/3-2/5之间,以便饮用者持杯的手可以来回活动,酒液经过荡漾,再遇到杯口流动的空气,杯子上半部分的酒香,就会弥散到周围。
应该有很多关于葡萄酒历史的书籍,新浪微博名字为红酒絮语的,这个微博也经常会讲一些名酒庄和红酒知识的~你可以看看哈~
《美食鉴赏课》:酒水
吃饭配什么酒水呢?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家常便饭通常汤汤水水的就替代了,偶尔喝点小酒,也就是夏天啤酒,冬天白酒或者红酒。知道酒文化,感觉离我好远的样子。
快餐店,吃的喝的,都在一张菜单上;普通的馆子,菜单与酒水单分开,各有一本;高级的餐厅,菜单之外有单独的酒单、茶单和饮料单。显然,吃的越高级,喝的也就越高级。西餐比中餐更讲究配酒。通常吃饭,先点菜后点酒,但如果先点酒后点菜,根据酒来配菜,那是高手。
傅骏老师师傅放了大招,教三条原则,把吃饭时尤其是中餐如何搭配酒水饮料的问题,全部讲清楚了。
第一条:高级菜,相向而生
中国黄酒。与大闸蟹绝配,其次是白切鸡。如果是好黄酒,记得不要放姜丝、话梅,画蛇添足。
中国白酒。茅台是老大,但太猛太香,很难搭配菜肴。如果一定要配,唯有酱爆猪肝,浓郁的酱香、锅气和脂味,与茅台交相辉映。很贵的铁盖茅台,不需要配菜,几粒油炸花生米,恰到好处。气味清新悠长,口感绵软的五粮液和汾酒,更适宜搭配各种中国菜肴,可惜现在真懂的人很少,总是拿茅台干杯,显得很豪迈,自我感觉很好。但是,有的人连茅台真假都喝不出来。
日本清酒。不懂的人,觉得寡淡,但它真正的变化,除了酒味,还有水质。清酒与各种刺身是绝配。日本人有一种极致的喝法:下雪的亭子里,煮一锅昆布豆腐,喝热清酒。孤寂悠远的意境,蕴含着日本人的人生哲学。
红白葡萄酒。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大体正确,但主要针对西餐。西餐有一味很重要的原料是奶酪,跟葡萄酒是绝配,但中餐基本不用奶酪,所以中餐配葡萄酒是很难的。
很多名头很响的欧洲红酒,单宁味重,中国人觉得味道苦涩,搭配中餐并不好。相反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这些新世界的红酒,口感香滑,与中餐尤其是红烧肉或红烧鱼是绝配。白葡萄酒,冰镇之后,搭配清蒸鱼或白灼虾,很少有失误的。
经过蒸馏以后的葡萄酒就是白兰地,法国人叫它干邑,我喜欢用它搭配猛火爆炒的广东菜。高温下的食材,产生美拉德反应,那股略带焦糊的锅气,与白兰地的焦糖味,相得益彰。
威士忌如何配菜?蔡澜先生在日本教我的,日语叫highball。一个高玻璃杯,倒五到八分之一威士忌,加冰块、新鲜柠檬汁,最后倒入苏打水,注意不要搅拌,务必保留气泡。它入口清爽、香气幽深,几乎搭配所有菜肴。这款软饮,含糖量低、酒精度低,男女通吃。听过这讲之后,你再去高级餐厅,不妨自带一瓶威士忌,其它材料请店家帮忙准备。如果是土豪,那就带一瓶很贵的威士忌,瞬间高大上,直飞九霄云外。
茶:铁观音醇厚,配红烧肉;凤凰单丛清香,配清蒸鱼;碧螺春浓香,配小笼包;太平猴魁丰富,配白切鸡;老白茶甘甜,配麻婆豆腐;冰普洱爽利,配广东的啫啫煲;冰或热的红茶,配一切含有奶味的甜品。
第二条: 最贵的茶,餐前喝;最贵的酒,餐后喝。
第三条: 大众菜,逆向而克。
普通的中餐厅,就是那些大众的菜肴,口味偏重,往往还很油腻,需要用酒水饮料来化解。
去到新疆内蒙,牛羊肉是当地少数民族兄弟的主食,大块吃肉,必须搭配砖茶。如果没有这浓烈的茶水解腻、消食和补充维生素,人几乎活不下去。所以自古以来,用茶叶换马匹都是大买卖。
啤酒是全世界销量第一的酒类。撸串、麻小,还有四川火锅,冰镇啤酒是绝配。目的是降低食物在口腔中的温度,以洗去辣椒、花椒的火爆感,且战且退,愈战愈勇。
老北京的涮羊肉,辛辣的二锅头是绝配;不喝酒的,沏一壶茉莉花茶,同样解腻又芳香。带一包牛街正兴德的龙珠茉莉,让店家滚水沏上,更是行家。店里切给你的羊肉,都会比旁人好一些。
冰可乐,它有一个妙用。大众饭馆,出手很重,有很多味精和化学香膏,吃完嘴里很难受。冰可乐,无坚不摧,攻城略地,化解一切人工合成的调味料和防腐剂。让你的口腔如同婴儿一般纯净。你想想,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什么要卖给你一大杯冰可乐呢。
如何避免被坑呢?
首先,国内餐厅的葡萄酒是一个大坑,价格非常混乱,基本上就不要点了。
其次,餐厅里卖的自制饮料,会采用大量色素和香精,而且卫生状况堪忧。所以你没有亲眼看到用新鲜水果或蔬菜榨出来的饮料,一概不喝、一概不点。
最后,很多餐厅或会所,除了酒水单,还有茶单。刻在木头或竹片上,显得很高级很有文化的样子。按人头收费,每位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前面吐槽的进口葡萄酒,还有一个酒瓶子,贴着标签以示正规。这茶单上的茶叶,倒在壶里,泡上开水,给您端上来,猫腻可想而知。
全是干货,几乎全文摘抄了。记住这些常识,记住这些坑,让以后吃饭能有更多更好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