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都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我在这里例举三个:
1,春秋战国时代,丹阳是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并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也被改为了云阳县。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费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地来破坏此地的“王气”。
原来,秦始皇这样做是有他的原因的。当初,他在东巡路过丹阳境界时,随从史官便占卜称:云阳有“王气”。因而,秦始皇很是害怕丹阳会出皇帝来争夺他的江山,所以就立即下旨来破掉丹阳的“风水”。这其中的一个“举措”,就是将带有“王气”的“云阳”县名改为“曲阿”。第二个举措,就是将“会稽驰道”经过丹阳的地段改得弯弯曲曲“截直道使曲”,也就是故意把直道修成弯道,其目的也是为了破丹阳的“王气”。
这名字也改了,道路也弄完了,但是方士的预言最终还是不幸应验了。在秦始皇死后的430年(222年),丹阳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国吴大帝孙权。孙权原籍浙江富阳,后祖辈移居曲阿( 今丹阳司徒镇 ),祖父孙钟在丹阳司徒以种瓜为生,死后被葬于司徒白鹤山,其父孙坚死后被葬于丹阳司徒吴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阳又出了两代开国皇帝。其中的一位是萧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是南朝齐高帝,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享年56岁,死后被葬于丹阳胡桥狮子湾“泰和陵”。另一位便是萧衍,字叔达,史称梁武帝,也是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549年在一场大祸中身亡,享年85岁,被葬于丹阳荆林三村巷“修陵”。
2,学问的来历
孔夫子带了弟子们出游。一天,路过一个村庄,只见有户人家的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家财万贯不算富,膝下无子亦有福
孔夫子看完,想了半天,也没弄懂是什么意思,他回头问了:“弟子们,谁能解出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诸弟子有的直搔头皮,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干脆摇头表示答不出来。没有办法,孔夫子只好去请教户主。
孔夫子敲门进去,向户主说明来意。户主答道:“老夫子见笑了,这副对联写的是我家事实。小老儿有闺女十个,一个闺女一千金,十个闺女就是十千金了,所以对联:‘家财万贯不算富’,还有,小老儿膝下无子,常言道女婿是半子,小老儿十个女婿,个个争先孝顺我。我们老两口常常被女儿、女婿你争我拉地请去吃饭,比那些天天和儿子、媳妇争争吵吵的人家要有福气多了。所以说:‘膝下无子亦有福’。”
听完户主的解释,孔夫子不禁称赞道:“妙哉!”再一看身后的众弟子,个个面带愧色。孔夫子对他们说:“学问学问,就是又学又问。不耻下问,乃学习美德也,何必羞愧!”老师的一席话,说得弟子们个个点头称是。师生一行向户主道过谢,又上路去了。
3, 双墩山的故事
相传古代,在曲阿(e)今丹阳,近郊区的地方,有一条龙受伤未愈,生命岌岌可危。此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晓,但又不能大肆宣扬,让凡间的子民知道龙所在的位置,于是,只好派天上的神仙下凡去医治,并以打雷闪电为信号,信号一到即刻返回天庭,不可逗留,以免招摇。这位神仙在接受了玉帝的旨意之后,挑着两担的药慌忙上路,谁知路途遥远,虽然步履快捷,但最后还是在半路收到了即刻回天庭的信号,这位神仙也没有办法,只好放下肩上的两担药,回到了天庭。而这两担的药随着日子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两座山,那根扁担便变成了一条小路,随后双墩山由此得名,而那条龙所在的位置也不曾知晓。只是在后来听人说,大跃进的时候,人们想开山植被时,挖到过一个洞,掏开一看,千百条蛇缠绕在一起,其中有一条相对粗张的蛇头戴皇冠,人们见此恐慌惧怕,丢器而逃,蛇群隔天后也不见踪影,耐人寻味。人们也由此对两座山的传说心生的崇敬,纷纷将自己家祖辈的坟墓迁至至此,以享极乐世界之福。
(后记:由于现代化发展,各种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双墩山名存实亡,因为一座山已被铲平,家家迁祖坟,听说,迁坟那天,鞭炮声响彻天际。)
丹阳最后一个叫什么名字的皇帝被朱元章杀了
丹阳是江苏镇江境内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到过这里的人都知道,南朝石刻与黄酒是它远近闻名的两样特色。然而,只有熟悉它的人才知道,这里还有一种虽然普通却不寻常的食物:大麦粥。只要你尝过,就无法忘记那黄澄澄的米粥带给你的无尽回味。
说起这大麦粥的不寻常,历史上还有一段典故。丹阳是座江南小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因此这里早年的水运颇为发达。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带着文武百官后宫嫔妃,乘着龙船浩浩荡荡地沿着京杭大运河南巡。一路经过各个大小州县,各级抚台县官们无不拿出当地最奢华的美味佳肴来迎驾,生怕有半点怠慢。巡着巡着,船队来到了丹阳境内。这可急坏了这里的县太爷。因为当地的贫困,县太爷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拿什么好饭好菜来招待皇帝一行。实在没有办法,他灵机一动,派人烧了一大锅当地百姓家中的主食:大麦粥。希望能给皇帝图个新鲜。没想到,乾隆一尝,果真龙颜大悦,此粥不但麦香浓浓,而且十分可口,于是下令赏赐百官,并破例在这个江南小城多停留三日。
吃多了大鱼大肉,偶尔尝到这样清香爽口的大麦粥当然是惊为天物。但要是三天顿顿都以此为食,乾隆可就受不了。到了第二日,一干人等就已是饥肠辘辘。只是皇帝金口玉言要在此地停留三日,总不能出尔反尔,于是,乾隆与嫔妃大臣们只能喝了三天三夜的大麦粥。临走,乾隆颇为感慨地发出一句话:丹阳,可真难过啊!这句话后来传到民间,传来传去,竟成了:丹阳人可都是大麦粥命啊!
且不论这传说的真假,大麦粥倒的确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几乎每家每户的早餐桌上都少不了。这大麦粥的熬制还颇为讲究。大麦粉是用大麦或元麦磨成,熬粥时,取一碗清水,加入两小勺大麦粉调匀,当白粥煮开时,一边用勺搅伴,一边缓缓注入。再用刀切少许食用碱撒在粥中,用来提练香味,当粥色微微泛黄时,便可食用了。开锅后,那叫一个香啊,真是令人食欲大增。若是再配上当地香甜爽脆的罗卜干,那可真是美得不行了!只是现如今,人们的早餐越来越丰富,选择越来越多,谁也不愿意在熬粥上花费那么多功夫了,大麦粥也渐渐成为了历史。
拚死吃河豚
河豚味美有毒,食者易中毒身亡,丹阳有“拚死吃河豚”之说。
渔民食河豚有4条规矩:①只打关照不邀请。某家要吃河豚,只先说一下,某日某顿吃河豚,愿来就来,不请。②要给钱。凡来吃河豚的,即是已分家的父子兄弟,也要放几个象征性的钱在桌上,然后再吃。③筷子自己取。主人不给吃河豚的人筷子,只将一把筷子丢在桌上,各人自拿一双。④厨师、主人先吃。河豚端上桌当大家的面厨师先吃,并郑重地说:“我吃过了”。然后主人吃,主人吃了大家才吃。上述四种规矩是为防止出了事故负法律责任采取的措施。
吃河豚还有三禁忌一准备,防止中毒。三禁忌:一是吃河豚时不喝酒。二是吃了河豚不能马上睡。三是吃了河豚之后不能喝茶水。一准备是准备芦根以解毒。吃河豚先吃芦根,或边吃芦根边吃河豚,或吃毕河豚吃芦根。
丹阳封缸酒的传说
该酒在历史上已著名。据记载,北魏孝文帝南征前与刘藻将军辞别,相约胜利会师时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曲阿即今丹阳,故丹阳封缸酒古有“曲阿酒”之称。
回到了家乡丹阳过年,除夕的晚上,家父不例外的开了一坛封存十年的封缸酒,打开泥封的坛口,浓郁的酒香补鼻而来,酒色呈深棕红色,发着乌亮的光泽,带着蕉糖和陈化的酒香,酒味浓稠、醇厚,回味甘甜。
家父乃好酒之人,买本地封缸酒从来不买调配过装瓶的,而是整坛的买回家,在家里放一段时间后喝原味的封缸酒,依然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大人总是不忘用竹制的打酒器给我打上碗封缸酒,甜丝丝的,就着过年的大鱼大肉也能喝上两碗。
丹阳城的历史可能没有多少外乡人知道这个名字,这也跟家乡人不善于宣扬有关。丹阳位于镇江和常州之间,已经有2400年的历史了,历史上用过的名字有‘曲阿、凤美、兰陵’,到了唐朝改为‘丹杨’,取其‘地多赤柳’,直到北宋改为‘丹阳’,取意‘丹凤朝阳’,这个名字。我一直很喜欢这个名字,觉得是个很女性化的,但是又是有阴阳的城市,还记得有人跟我讲过,能从这里走出来的女子应该是金凤,我不知道此人是夸我还是夸丹阳这个名字。
这座千年古城也是典型的江南小城,小桥流水,古桥也很多,大运河横穿城市中心,西有当年吴国练兵的练湖,北有九曲河,还有围绕古城的护城河。这里更是江南称为鱼米之乡的典范,这里出产酿造黄酒最出色的糯米,古老谚语是‘酒米出三阳,丹阳为最佳’。
丹阳黄酒的历史丹阳黄酒也有1500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八大黄酒之一,甜性黄酒的代表,当年这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诗里的酒就是丹阳黄酒。酿造黄酒跟水质是很有关系的,丹阳黄酒因用了练湖的水才有了如此的美味。而丹阳黄酒的上乘之作就是丹阳封缸酒。
封缸酒的由来传说丹阳城里有一家酿酒的小作坊,一家三口以酿酒为生,有一年他们采用新的酿造法做了一批酒,由于是新酒,入口生,酒味太冲,几家酒贩都试完后摇头而去了,这家人看了很无奈,又不能将其就扔掉,只要将酒放入缸内,用泥封上,继续用老法做酒.过了几年后,城内缺酒应市,酒贩上门来,这家的老父怕出丑现世,不肯将酒拿出来,还是这家媳妇聪明机灵,她讲坊内还有一些陈年的酒在缸内,于是大家一起到酒坊,去泥揭盖后,顿时酒香四起,大家试完后都说好酒,大家赶紧问如何来做的,媳妇随口讲’封缸的酒’,自此,丹阳封缸酒也由此而得名.
丹阳封缸酒的酿造与其它黄酒厂不同的是丹阳的自然气候条件,大家知道葡萄酒因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风味也不同,而用来做黄酒的本地的米也是一样的,这里用的都是当地以前用来做贡米的丹阳糯米.而酿造黄酒气候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空气中的微生菌也是造就丹阳黄酒风味独特的地方.丹阳黄酒现在依旧是依照古法酿造,其实真正的好的黄酒采用传统法酿造风味是越好,这象是农产品,越是产量大,机械化程度高的,那都成了工业品了,风味也会差了很多,好在丹阳封缸酒名声还不是很响,酒厂规模还小,所以到今天我们还能喝到以前喝过的好的黄酒.
丹阳黄酒的饮用和烹调丹阳黄酒是集营养性\\饮用\\烹调功能为一身,是人体最易消化吸收的酒类物品,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上好的陈年酒可以和西班牙的甜雪莉酒和葡萄牙的甜波特酒媲美,可以讲它是中国人的葡萄酒.
冬天饮用,和血行气,驱寒,增进食欲,在江苏还是产妇在产前和产后要喝的酒,特别是产后, 用丹阳黄酒\\姜和麻油烹调的猪肝,可以让产妇将体内淤血完全排除体外,增进产妇的新陈代谢.黄酒还能促使产妇乳汁的分泌.
黄酒去腥功能也是非常的好,特别是鱼类,如黄豆鲫鱼\\盐渍菜鲢鱼\\咸鱼也是用丹阳黄酒烹调才会有如此的美味,再就着丹阳独有的大麦粥吃鱼那是打嘴巴都不放的享受,这也是远在他乡的丹阳人对家乡美食最具体的思念.
从前,江苏镇江一条街上有一口井,不是水井,而是一口冒酒的宝井。这口宝井神奇哩!井里的酒又醇又香,十里以外都闻得到它的香味,终日“咕噜咕噜”往上冒。所以这条街上酒店特别多,来吃酒的不要花酒钱,只要买些小菜就行了。来来往往的客商小贩每天不断,这条街也就有了名气。
传说,三国时张飞路过这儿,一下码头就闻到酒香,馋得嗓子直发痒。一打听,说这儿有口酒井,他也顾不得“将士在外不得喝酒”的军令,来了就喝酒,一口一碗,一边喝一边喊:“好酒!好酒!”一口气喝了近百碗,醉了!人瘫在泉肚里。
这事被关公知道了,很生气,气乎乎地跑来责问酒家,为什么要给他兄弟喝这么多酒。酒家说:“我们的酒是井里出的,不要钱,随便哪一位上门,都是尽喝的。”关公不信,世间会有冒酒的井?要店家带他去看看。他趴在井边往下一看,这井里的一股酒气直往上冲,他猛吸一口,浓烈的酒味冲得他直咳嗽,脸憋得通红通红。据说,关公就此变成了大红脸。
关公想:这酒不花钱,人们就会贪杯,这样不知要误了多少大事。于是,他挥起青龙堰月刀,猛的往下一劈,一下子把井劈成两半,“哗”一声,井里的酒满街横流,淌了三天三夜,成了一片酒的海洋。后来,这条街就叫“酒海街”。
酒井里淌出的酒,顺着运河流到丹阳,丹阳家家户户用勺子舀起来放在缸里,把它封起来,舍不得吃。逢年过节,才倒点出来招待亲友,这就是后来丹阳有名的封缸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