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酒工具

茶言酒语——把玩茶盏

时间:2024-10-22 00:18:56  来源:http://www.ythuangjue.com  作者:admin

品茶,自然也是品茶盏。

好的茶盏能激发一泡茶的香气,如同品酒需要不同形状的酒杯一样。但茶盏文化远胜于此。抛开器形不谈,光是材质就有白瓷、青瓷、青花瓷、黑釉、紫砂之分;除了会影响水温和水的活性,从而影响到茶的口感外,茶汤与杯子也往往相映成趣,在视觉上给饮茶者以美的享受。

茶具的形成和发展

茶具也称茶器,从有茶的那天起就出现在中国人生活中。只不过,茶之始是作为药用和食用材料,人们是直接用来煮汤或食用的。所以最初的所谓茶具,其实是与食具和酒具合而用之。后来随着人们饮茶习惯的改变,尤其到了唐、宋时期,饮茶习惯逐渐由煮食改为煮点之饮,我国专用茶具才随之产生。

茶具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汉代。西汉文学家王褒在《僮约》中有记载“烹茶尽具,已盖藏”,是目前发现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茶具记录。1990年,浙江上虞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的(公元25-220年)的碗、杯、壶、盏等器具,在一个青瓷储茶翁底座上有一隶书“茶”字,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茶具。

而饮茶之风盛行的唐代,逐渐出现了瓷,以及金、银、铜、锡等金属茶具。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了二十八件茶具,包括煮茶、饮茶、和贮茶用具,并对各种器具的外形、制作方法及用途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宋代的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煮茶发展为点茶,且斗茶之风盛行。茶具尚黑、尚浅,建窑黑瓷、漆器也较为流行。蔡襄的《茶录》、赵佶的《大观茶论》、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等史料中多有诸多对当时茶具的详细介绍。

清代,六大茶类都已形成,由于饮用方法沿袭了明代的直接冲泡法,因而茶具的种类和形式都与明代大致相近。紫砂在清代成为了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曼生十八式”等与书画篆刻艺术相结合的名品佳作也是当时的产物。清代也巩固了景德镇在中国瓷都的地位,胎质细腻洁白、造型优美新颖,最受欢迎。

现代茶具种类繁多,按常见材质有:玻璃、瓷器、紫砂、金属、漆器、竹木、塑料、不锈钢、玉石等。不同的茶叶品类有其相适应的茶具冲泡。例如透明玻璃杯适宜冲泡龙井、碧螺春等外形优美的名优绿茶,紫砂壶适合冲泡乌龙茶和普洱茶等。

青瓷

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是在坯体上施以青釉烧制而成。古时候又被称作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人们常用“千峰翠色”、“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来形容青瓷之美。

开片又称冰裂纹,在汝窑、官窑、哥窑瓷器中均可见。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开片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宋代的窑工们巧妙地利用这种开片现象来美化瓷器,形成了美的韵律和节奏,使青瓷本身增添了光彩和生机。根据纹片的不同形态,赋以不同的名称,如冰裂纹、蟹瓜纹、牛毛纹、兔丝纹、百圾碎、鱼子纹、鳞片纹、叶脉纹、流水纹等。

长期使用开片青瓷杯饮茶,使茶汤渗入纹路中,并随时间逐渐加深纹片的轮廓,使得纹片更加清晰可见。茶人养杯的过程,便是欣赏这一缓慢的变化过程,以及片纹着色以后的美丽形态。

汝窑

汝窑是中国传统青瓷器具中的珍品,始于北宋晚期,因为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县一带)故名为汝窑。汝窑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7件,弥足珍贵。

汝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

汝窑是高温釉,胎土和釉料在出窑时都要收缩,而窑工们精确地计算出收缩差,从而形成开片。

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

收藏鉴赏者还必须了解的一种知识是造成瓷器开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开片,一种是自然的开片。人为的开片,多属浆胎瓷器。所谓“浆胎”,是在制胚时,撷取浸泡过的精细瓷粉,澄清后融成泥浆,制成胚胎。人为的开片,在这些浆胎制作过程中,就配好了药料。入窑烧时,必使之开片,开大片或者开小片,都可以按照用不同的配料来实现。这样烧制出窑的瓷器,开片形似龟裂,开坼都在胚胎里面。而自然的开片,则是瓷器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内裂,或呈鱼子纹,或成牛毛纹。无论何种纹形,开坼都与胚胎无关,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面上。所以凡是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总似坼而未坼,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为人工开片者,则在瓷胎上豁然显露。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茶盏内壁常见为纯白色,适合观察各类茶汤颜色。

建盏

建盏是黑瓷代表,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建盏常见有油滴、兔毫、鹧鸪斑等不同釉面风格。油滴的釉面多数为边缘界限清晰的不规则结晶,盏内底部油滴斑纹布满的尤为珍贵。

建盏最适点茶所用。深色的盏壁能与茶筅击打出的白色泡沫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好地映衬出泡沫的白和厚,是宋人斗茶时必不可少的器具。

现今,建盏千变万化的釉面被越来越多的茶客所追捧,除收藏外,泛着金属光泽的釉面在茶汤的映射下显出美轮美奂的图案,更增添了品茶的情趣。

紫砂

紫砂是中国特有的矿产资源,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紫砂被用作烹煮和冲茶品茗的首选器皿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历来为文人雅士所爱。最有名的紫砂器具产地是江苏宜兴。

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持久。紫砂壶嘴小、盖严,壶里外都不施釉,微孔结构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材质所不能比拟的。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能使茶汤保鲜。

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小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性能,适宜冲泡需要高水温的茶,如乌龙、普洱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品酒只是单纯的味觉追求,而品茶则是色香味形与器具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品赏。讲究的茶客聚会,除了自带一泡好茶,往往也会随身掏出“锦囊”,祭出自己养护多年的茶盏,缤纷罗列上桌,看同一道茶在不同盏中的变化,交流学习,美哉。

文:薛晨 图:LEE 编辑:程千瑞 鸣谢:中国茶叶学会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